“预计2023年煤炭需求将保持适度增加,我国煤炭产量将保持增长,增幅回落。综合判断,预计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华表示。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2022年度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发布会,分析2023年煤炭市场运行情况,通报新时代10年发展成就和2022年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业内人士共同研究探索煤炭行业加快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发展路径。
10年来取得可喜成绩
“煤炭行业这1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们20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上百万人的心血,创造了煤炭行业今天的面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说。
“回顾新时代10年的发展历程,煤炭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跃上新台阶,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郭中华说,“这10年,煤炭行业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转型升级、职工安置一体推进,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与行业脱困转型发展取得实效。”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600处左右,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分流安置职工100万人左右,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资产总额由4.48万亿元增加到7.32万亿元,煤炭市场实现由严重供大于求向供需动态平衡转变。
与此同时,煤炭行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基础愈加牢固,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能力显著提升,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企业治理能力快速迭代升级,矿区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明显好转,国际煤炭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原煤产量45.6亿吨,同比增长10.5%;全国铁路累计发运煤炭26.8亿吨,同比增长3.9%;全国煤炭企业存煤6600万吨,同比增长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4.4%;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4.02万亿元,同比增长19.5%。
煤企当有危机意识
“经初步分析,大型企业原煤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产量的67.4%,利润总额仅占全行业的41.8%。由此可见,行业发展不平衡,产业链各环节和煤矿生产区域利润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突出。”郭中华说。
郭中华指出,煤炭行业发展面临许多新挑战。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有待继续加强,创新发展动能依然薄弱,绿色低碳转型技术突破需要下更大力气,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亟待提高,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日益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向纵深推进,煤炭市场化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老矿区转型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山西焦煤集团副总经理胡文强表示,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历史包袱比较重。近年来,煤炭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不错,建议煤炭企业要有危机意识,苦练内功,利用现有较好的经营状况,解决、消化好历史欠账,持续提高保供能力。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石瑛指出,未来,我国将持续推进“双碳”战略,主要耗煤行业将稳步实施节能降碳行动,我国煤炭消费可能存在区间波动态势,煤炭消费增长空间有限。
“为防范出现煤炭过剩局面,有关方面和煤炭企业需要加强煤炭市场运行监测,跟踪主要耗煤行业发展,提高煤炭供给弹性,根据市场变化实时调整煤炭产能释放节奏和力度,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石瑛说。
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煤炭行业是一个艰苦的行业,更是一个危险的行业,是长期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行业。煤矿工人作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能源提供者,非常不容易。”梁嘉琨说。
郭中华表示,实现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煤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建设新型煤炭工业体系是煤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副秘书长阮立军表示,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在技术研发上,既要全面协调发展,又要重点突破,更要煤炭行业内外共同参与。
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张宝才表示,建设新型煤炭工业体系,要发挥煤炭企业的主体作用,提质增效,坚守安全底线,担当保供重任,加大科技投入。据悉,去年山东能源集团科技投入70多亿元,煤矿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取得了质的飞跃。
“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任务艰巨。随着‘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煤炭行业既承担能源保供责任,又面临降碳压力,建设新型煤炭工业体系,推动煤炭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郭中华说。
“煤炭人的使命,应该是以最小的生态扰动为代价,安全高效开采煤炭;以最小的环境污染为代价,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以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王虹桥说。
转自《中国煤炭报》